爱的“蝴蝶效应”
河南省实验小学 康丽丽
“蝴蝶效应”这个词语源于一个故事: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教育中爱的渗透就是“蝴蝶效应”最真实的写照。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切都是那样自然流畅,但又是猝不及防。可能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吧,是意外,也令人又惊又喜。教育是可以传染的,而且速度,范围超出我们的想象。
清楚地记得那天烈日当空,为了迎接河南省教育名片的发布,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们在紧张中积极筹备。我们学校的课间操当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利用大课间,学校组织进行强化训练。体育老师在台上进行分解动作的示范。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情专注。豆大的汗珠从孩子们红扑扑的的脸颊上滑落下来,也丝毫抵挡不住孩子们的认真和热情。我从队伍前面走到队伍后面,给孩子们纠正姿势。这时,我发现一个孩子的鞋带完全松开了,耷拉在地上。
看着他,我脑海中闪过了几个画面。
回到了几天前上课的场景,孩子们热情高涨地进行着小组讨论。就在全班孩子讨论结束坐端正举手示意回答的时候,这个孩子和他的同桌还在高声说笑着,全班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然而他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整个班级,依然说的很投入。我凝神注视,显然他已经忘我了,他的同桌看到我渐渐僵硬的笑容,低下头默不作声。可他还是喋喋不休。终于,我大声地点了他的名字。所有嘈杂戛然而止,他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要把这个责任归咎于自己的同桌,他一直在狡辩。
但这也是我意料之中,这个孩子平时在班里人缘不算好,因为他的自我中心意识太强,责任意识薄弱。每次跟班里孩子有一些小矛盾,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即使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很快就忘记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多次跟他谈心,但是从小养成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效果甚微。我也跟孩子家长聊过这个现象,发现,孩子这样的情况在家里比在学校更明显。跟不懂事的弟弟有一些小矛盾都毫不相让。如果受到了父母的丝毫指责,他就会痛哭,捶胸顿足,抱怨世界上没有人爱他,说家里人只爱弟弟。还会说学校也没有人关心他,大家都针对他,甚至说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父母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可奈何,更不敢去指责批评。
想象着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孩子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我有些震惊,再结合在学校的种种表现,最后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内心脆弱的孩子典型缺爱,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所以一直以来我在处理关于这个孩子的问题,总是尽力站在保护他,关爱他的角度。时间久了,他把这视为了理所当然。
这次,他彻底击破了我的底线,我忍住心中的气焰,要他先到办公室等着我,结果他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出。其实当时这一摔,摔得我心碎了,班里孩子有的安慰我,有的表示气愤,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下课后我急忙奔向办公室,这时候的他平静了很多。我没有多说什么,拍拍他的肩膀淡淡地说:“回去吧,冷静了就好。”当时的我,不打算跟以前一样,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跟他谈心,我决定这次我保持沉默,要孩子自省。这时他的同桌进来了,向我深深鞠躬说:“老师,对不起,请您原谅。”而他一句话没说,走出了办公室,当然一直没有说一句“老师,对不起。”
复杂的思绪被哨声被拉回了现实,我走上前去俯下身给孩子把鞋带系上了。很明显洞察到孩子的两条腿站的更是直直的,手贴着裤缝儿绷得紧紧的,脸上也是说不清楚的神色。激动?惊讶?慌张?感动?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脸上写的是什么。我站起来拍拍孩子的肩膀,轻声说:“鞋带系紧了,这样很危险,下次要注意安全,好好做。”
过了几天,中午放学送路队,我慌慌张张跑下楼。路队长在整队,就在我们准备出发的时候,这个孩子惊恐地叫住了我:“老师,危险,站着别动。”我一下子愣住了,其他孩子也有些惊恐。但是看着他脸上写满了严肃,我觉得这不是玩笑,便站着不敢动一下,这时,队伍里几个孩子走出来,那架势有些吓人。这时他走到队伍前面俯下身蹲在地上,所有人将目光随着他的动作最后定格在了我的双脚,原来是我的鞋带松开了。那一刻,我内心是震惊的。当他俯下身的时候,我连忙阻拦。但是孩子抬头说:“老师,你上次给我系,要我来给你系吧。”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坚定,我没有再过多拒绝,只是微笑地点点头。他小心翼翼地侍弄着我的鞋带,系好了,再拽一拽,解开,再重新系,一次又一次。这是一个体态有些偏胖的孩子,他的每一次蹲下,再起来都是那么艰难。但是,再一次,孩子蹲下了。这次比之前用的力气更大了,双脚明显感受到了外力的压迫。 终于系好了,这时,他三百六十度端详一番,嘴里嘟囔着:“不好看,不像蝴蝶结。”他抓耳挠腮,胖乎乎的双手笨笨拙拙地显得有些局促。这时,几个孩子从队伍中疾步走向前,顺势蹲下,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研究商量,仔细地给鞋带摆弄着理想的造型。孩子们一阵欢呼声中美丽的蝴蝶呈现在我们眼前。我感受到了那天烈日下这个孩子脸上复杂的感情。那一瞬间,如山涧的清风吹拂过我的心田,也吹进了每个孩子的心房。
我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切都在举止之间心领神会。渐渐地,在教室的角角落落会看到孩子的身影。在教室后面展示栏张贴学生们的优秀作品的人群中会听到:“你这样站的太高,危险,让我来吧!”在课间饮水机旁,会听到:“太重了,你一个人不行,我来帮你!”在办公室还会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么?”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就是这个孩子。无形中这支“关爱”的队伍日渐壮大,他们甚至自发成立了“帮扶小组”。班里充满了爱的香气息。一次为学生的俯身弯腰,一次对学生无言的谅解,无形中爱的小火苗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爱的“蝴蝶效应”。
为人师表从来就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而是一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是践行在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期,一切尚待塑造。作为青年教师,要学习张玉滚老师的那股拼劲儿,韧劲儿,谨记“教育无小事”,留神教育中的蝴蝶效应。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都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成为孩子生命中意想不到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