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上初中了,家长很焦虑?
——听省实验文博学校李雪田校长为您解疑释惑
5月13日,我校家长大讲堂在大礼堂开讲。本期家长大讲堂邀请到的是河南省实验文博学校的李雪田校长。李校长以小学、初中如何顺利衔接为主题,为我校五年级家长作了精彩报告。本期的家长大讲堂由副校长张春玲主持。
发挥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放眼长远,追求卓越
李校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省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方向、师资情况、课程体系等,并重点对文博学校的办学特点进行了阐释。
李校长说:文博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省实验中学初、高中六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在初中学段对学生的培养上,我们“放眼长远,追求卓越”。
一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培养“高情商”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比如身心健康、良好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优良的道德品质、有修养、懂感恩;良好的为人、处事、生活、时间规划和利用、爱思考、敢质疑等习惯;善交流、会合作、会生活;良好的审美观,发展特长,施展才华等。
二是教孩子“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教孩子学会各科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孩子“学会——会学——乐学——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小学和初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不相同
随后,李校长又向家长分析了初中和小学的不同。一是学科数量增多,难度加大;二是学生思维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有了明显变化,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还要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老师上课注重启发、引导,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三是知识考查的方向不同,从识记转向应用、正与逆、活学活用;四是学习方法不同,在学习环节中重复学习减少,重平时的学习质量;学生要分清学过与学会,决不能只是完成作业的学习模式;五是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求高了,小学在学习上主要依靠老师安排,在父母督促下完成学习,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初中则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为高中、大学的学习打基础,学会学习终生受益。
小学、初中如何顺利衔接
关于如何让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顺利衔接,李校长强调,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从思想上尽早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并能专注于学习中。二要调整学习习惯,从“想学——会学——喜欢学”到“爱学——学好——快乐学”,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何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李校长提出了几个指标:合理规划时间,学习时的专注度,预习(自我学习),会听课,做笔记,复习写作业,深入学习,拓展学习,学会反思、归纳总结,学会研究性学习。
同时,李校长还真诚地为在座家长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让孩子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培养“自立能力”;
二、要养成几个好习惯,如:爱思考、敢质疑的习惯;学会规划、限时作业的习惯;写一手好字的习惯;早睡早起爱运动的生活习惯;爱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历史、科普、文学类书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良好习惯,不用智能机,不打电脑游戏,不上网聊天,不交网友等,绝对不能成为“手机控”“游戏迷”等电子产品的奴隶;
三、要培养几种意识一种精神。有“规则意识”,要客观看待规则,规则不是简单肤浅的约束,其实是在保护,服从和遵守规则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有创新意识;学会“吃亏”和学会“吃苦”的精神。
李校长特别提醒在座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还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首先是基础知识要扎实;其次是基本功要扎实,比如要有数感、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验算能力、估算能力,运算快而准确,要有爱思考、会思考的习惯,要学会归纳总结试题类型。
数学思维水平永远比方法重要,方法永远比只做题目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李校长强调数学思维水平永远比方法重要,方法永远比只做题目重要。
第一,预习很重要:预习很容易被孩子忽略,理由往往是没时间、看不懂、不必要等,但预习是学习的必要过程,还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第二,听讲有学问:要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要一字不漏,注意记录。
第三,做好错题本:每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有,最好再加个“好题本”。许多同学没有错题本,或者是只做不用,这样学习效果都不好。
第四,用好课外书: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但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第五,注意归纳、总结和反思: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和教训。
第六,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初中常见数学思想: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归纳、发散、联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