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19-04-06 来自:



郑州市教育科学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计划完成时间

2017年4月

预期成果形式

论文

负责人姓名

杨娜

性别

年龄

33岁

行政职务

教研组长

职称

中二

学科

数学

工作单位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信箱

284962095@qq.com

手机:15039068310

邮政编码

450000

其他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徐文静

中二

数学教学

高新区实验小学

解 婧

中二

数据分析

高新区实验小学

秦会芳

班级管理

高新区实验小学

李雪莹

数据收集

高新区实验小学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背景

1.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通常用来表达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交流方式。数学语言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使数学交流有了科学的保障。它是数学思维方法的一种工具,也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某些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读书越多,思考问题就会越清晰,思维也会比较活跃。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及自学能力,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说,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因此,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小学生目前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

2.1不能做到准确无误、流利地进行数学语言表达

    学生在读题时经常漏读、错读,有时甚至会把最关键的字漏掉或跳过去;断章取义,抓不住关键词;不能把数学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缺乏锻炼的机会;解题时没有条理,不能排除干扰信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在做题时由于教师讲解的过多,没给学生独立探索的空间,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阅读。

2.2不会快速、准确地审题

    学生在审题时常常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不看题目的要求或只看一半就不再看了,审题比较片面,最终导致答题虽然很快但失误较多;不会从题目中找关键词,平时上课积累的关键词并不少,但学生缺少对关键词的敏感性,所以不能快速的提炼出有效的数学信息。

2.3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的推理过程

    数学语言的表达方法和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们蕴含在各个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中。只要在数学阅读时勤思考、善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数学语言和数学思想。

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

3.1教师的讲课方式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数学阅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数学教师会认为读题认字跟数学没有多大联系,那是语文老师的事,在教学中常常忽视数学阅读;也有老师认为让学生自己读题太慢,不如自己读题节省时间,并且能很快的提取有效信息,就把学生可以独立进行阅读计算的题全部自己读。这种做法剥夺了学生自由读题思考的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锻炼以至于阅读能力越来越差;还有老师生怕学生听不懂,上课总是反复强调,不让学生看题,只让学生认真听。这种教学方法在当时学生可能听的都很认真,并且看起来效果也不错,但一到学生独立做题,就会发现,学生离开了老师就茫然无措,无论是填空、计算还是解决问题好像都完全丧失了做题的能力。

3.2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这种思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会认为解题就是数学的任务,读题并不重要。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通常是教师包办,读题都是由老师来读的,学生只需要听。但有时候老师题读完了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也不知道怎样去区分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长此以往,学生不再愿意去自己读题,也不能准确的筛选有效信息,慢慢的对数学有了畏难情绪,这种情绪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信心是一种伤害,甚至会使学生慢慢地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3学生先前的学习习惯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同学经常会把本应该在他解决能力范围之内的题空在那里,原因不是学生不会,而是他们习惯于等待家长和教师的讲解,而不想自己动脑筋思考。在遇到困难时,并不想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阅读。

4.提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数学阅读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数学阅读可以拓宽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数学阅读对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发挥也至关重要。数学教科书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在在教学时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模式,让学生学会阅读教科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教科书是众多数学专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好的教材。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关于数学阅读能力的综述

1.数学阅读的概念

    邵光华[仲爱云.数学阅读研究概述.《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认为,数学阅读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等心理因素。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认知过程,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和推理的积极认知过程。

    冯峰燕[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3:45]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领会和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发展和演绎形成过程,体验材料中的数学问题,欣赏数学美的一个过程。

    杨红萍[杨红萍.国内外数学阅读研究概览.《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15-17]等认为,数学阅读就是从数学文本材料中获取有意义的、积极的心理认知过程,而要获得意义,需要对文字、符号与图形等进行正确的编码,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进行正确转化翻译,并且能够对该文本进行综合的分析理解。

    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的特点。他不只包括公式、还有叙述定义和术语,他的叙述不像语言,不可以随意猜测其意义。例如看到小数2.3,思维中一定要具有小数的含义,才能完成数学阅读理解的任务。其次数学文字题中包含有很多标记和符号、图形,如果不能理解它内在的意义,自然也是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真正意义。因此数学语言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理解并应用数学思考形态的能力[代立扬.语言因素对小学数学应用题难度的影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国小数学不同成就学生对数学文字题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探讨》一文中指出,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示语言和符号语言,数学的文字语言包括数学词汇和解题说明。数学文字题于都理解是指学生在与数学文字题接触时,能应用先前学习过的知识和早期阅读指导中所发展的技能和策略,在阅读之前预测数学文字题的意义,阅读中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阅读后印象更为深刻,也就是达到Mayer所提到数学理论中问题表征之间问题转译和问题整合层面[秦立华.国小数学不同成就学生对数学文字题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探讨.台南:国立台南大学.2006]。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在长期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科学的、专业化的语言。除此之外,数学阅读还包括对数学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图表的感知与认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并应于实践,如翁凯庆认为,数学语言从语言构成成分上来讲,是由数学符号、数学法则及改造后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含有大量的数学符号、术语和法则[翁凯庆.数学教育学教程.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85]。在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也就是在发展理解能力、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国内关于数学阅读的研究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国内对数学阅读方法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方面,主要探讨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少数学者以数学语言为载体,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徐速在《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一书中对国外部分因数学阅读理解水平不同对学生解决问题造成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和综述,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中的一些错误是由于受到题目中语言因素的干扰,无法正确的接收理解问题造成的[徐速.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5]。说明在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准确的读题,找准关键词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含义。

    喻平[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292]认为数学阅读能力实质上就是指阅读、领悟数学材料的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阅读在每个阶段体现其差异性,即选择性编码、语言之间的互译、信息的分类组合、旧信息的激活、分解推理记忆反省思维等过程上存在差异性。

    郭刘龙也从心理机制上对数学阅读进行了研究。他将数学阅读能力定义为调节数学阅读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他根据数学阅读能力构成要素并结合他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将数学阅读能力分为机械性阅读、被动理解性阅读以及主动探索性阅读水平三个层次[郭刘龙.数学阅读能力探析.教学与管理.2007,9:66-67]。

    徐小建老师根据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出利用四种语言的交互作用采用“翻译法”进行阅读教学。翻译法就是对表征数学问题的语言和其他三种语言进行相互的转化,再利用转化后的一致性来检验对问题本质理解的准确程度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此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徐小建.把握4种语言准确理解题意--例谈用“翻译法”进行数学阅读教学.中国数学教育,2011,7:28-29]。

3.国外关于数学阅读的研究现状

日本很早就提出改变传统教授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其数学教材同样也很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日本的教材非常重视数学史的记载、描述和论述。这些关于数学史的记载紧扣所教的数学内容。如借用数学上小故事引入所学的新内容,让学生尝试解决数学史上的一些小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它能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和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7]。

    英国数学课程总目标中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著名的考克洛夫特报告倡议通过阅读数学的专业文献,培养高年级学生独立研究数学的能力。英国 GCE大纲规定,无论是 A 水平还是AS 水平,无论是初等数学还是高等数学,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章的能力为要求[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9]。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当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2探索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理解分析题目的能力。

1.3选择被试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阅读能力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2.主要研究内容

2.1提高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

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常常有漏字、读错、重复的现象,导致做题时因为一个字而全盘皆输,为了让学生能读全题目,无重字漏字,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大声读、指读等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读题的准确性。

2.2培养学生寻找、分析题目中关键字的能力

    数学语言的特点在于它的精确性,没有含糊不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所以,在读题时切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和速读,需要一字一句的斟酌并学会寻找和分析关键字,如:“一共”、“还剩”、“至少”、“最多”、“或”、“且”、“有且只有”、“不小于”、“不包括”、“装满”等;每一道题目都要弄清其要求,圈出或画出重点词语,再进行思考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记不可将关键字提炼成总结性的话语来误导孩子,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看到“还剩”就用减法,这样会导致:一是可能孩子套用时会做错题,二是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产生思维惰性,只想寻求现成的答案而懒于分析题意。

2.3加强题目中问题与条件的对应分析能力

当题目中数量过多,且关系较复杂时,学生要具备将有用信息筛选出来,对无用信息进行排除的能力。有时题目中会包含一些隐含信息,这就需要学生会挖掘生活信息,会利用隐含条件,如“小明每天写30道口算题,一个星期能写多少道?”首先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星期能写多少道?”其次需要找相对应的数学信息“每天写30道,要写一个星期”,这就需要学生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

2.4培养读图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读文读字的能力,还有能对图表进行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如给出一个统计表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意思,给出一个方向图能辨别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5提高学生的文字、图形转化能力

如题①


   此类题需要学生具备将图形转化为文字的能力,通过看图来分析并说出题意。

题②

    有60人参加期中考试,数学得优的有34人,语文得优的有31人,每人至少有一科得优,语文、数学都得优的有几人?

    此题学生可通过画图进行尝试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学生具备将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能力,那么做起来会更简单。

2.6增强课外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与良好的看书习惯后,不但在解题论证时,能正确审题、严密推理,而且还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四、主要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找出科学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现状,为后期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实验对比法:对策干预过程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锻炼,对比结果验证对策的有效性。

    个案研究法:选择被试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阅读能力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五、研究详细计划

    本课题计划实施时间为1年(2016.4——2017.4)

    1.准备阶段(2016.4)

    申请课题,学习理论书籍,上网收集资料,研究课题内涵。

    2.调查阶段(2016.5——2016.8)

    调查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困惑,寻找制约和阻碍学生数学阅读的因素,分析制约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的各项因素,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3.实施阶段(2016.9——2016.12)

    第一实验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把上述方案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加以实施和实践,来帮助和培养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建立研究档案。

    第二实验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2月)

   (1)课题组交流、研讨。

   (2)将第一实验阶段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整理,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手段,并加以实践。形成阶段性成果。

    4、总结阶段(2017.3——2017.4)

     汇总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案例及课题研究总报告。

注:此表填写后以附件形式在“课题立项申报平台”中提交